这家公司曾用“高举高打”的方式席卷全国,那些年万达疯狂建广场,快速扩张。
靠着一套成熟的商业地产模型,赚得盆满钵满。
那时候的王健林,信心爆棚,一句“先定一个小目标,比如挣它一个亿”,成了网友津津乐道的金句。
可天有不测风云。
疫情之后,线下商业萎靡不振,消费者更愿意网购,实体经济受到重创。
万达广场里的商户也是在挣扎中求生,租金谈不拢的情况下,出现了店铺纷纷撤离的现象。
很多万达广场的人气,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,收益更是断崖式下滑。
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,王健林开始卖资产,宣城、铜陵、安阳等等,一个又一个城市的万达广场被挂牌转让。
甚至当年高价买下的国外资产,包括美国电影公司和游艇制造厂,也被悄悄出清。
有人说,王健林是为了“瘦身”,但更多人知道,这是在“保命”。
再看王思聪,他常被称为“富二代的天花板”,但如果翻开他的投资履历,能让人记住的项目不多。
电竞、娱乐、网红经济,试过不少,但最后都没有真正稳住。
他曾花五亿做投资练手,但这些年除了“牛校长”卖牛肉干的意外火爆,大部分项目都以失败告终。
有人说他玩世不恭,有人说他风流潇洒,但说到底,他并没有真正扛起父亲留下的“商业王国”。
王健林这一代企业家,都有个通病,就是太过于依赖时代红利,忽略了真正的传承教育。
靠实体起家的老派思想,并没有给下一代留下可持续的经营能力。
王健林一边在卖资产维稳,一边又无暇顾及儿子的成长,最终变成了“富不过三代”的活生生现实。
反观腾讯,风格和万达截然不同。
马化腾从不张扬,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,无论是做产品、扩业务,还是内部管理,他一贯的风格就是:不出风头,少出事。
腾讯的战略从来不是靠烧钱打天下,而是靠稳扎稳打走长线投资。
游戏、社交、金融、云计算,业务多元且彼此联动,即便某个板块遇冷,整体架构也不会垮。
这和万达“重资产+高杠杆”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,万达只要市场环境一变,资金链就容易紧绷。
而腾讯却不然,就算风吹雨打,也能在现金流和生态支撑下稳住阵脚。
一个靠“快跑”起家,一个靠“稳走”成功。
两种路径,注定是两个结局。
曾几何时,王健林和王思聪在大众心中的人生赢家。
一个靠实力打拼,一个敢说敢做,可惜,后期的高调、张扬、盲目扩张,让他们失去了最可贵的“留白”。
时代会奖赏低调者,也会惩罚太过张扬的人。
如今的王家父子陷入了“前浪倒、后浪迷失”的困境,名气再大,终究不敌一场流动性危机。
有人说,企业家如演员,登台一时易,谢幕才见真。
王健林曾说:“有钱也要低调。”
但可惜他说得太晚,做得太迟。
王思聪或许正在悄悄学会如何做一个“正常人”,哪怕是卖牛肉干,也总比“高处跌落”来得踏实。
这个世界从不缺“首富”,也从不缺“奇迹”,但能让人真正敬佩的,是在风浪之中守住初心,在落魄时仍能自救的人。
万达是不是已经到谷底?
没人能断言,但可以肯定的是,那个“以王为傲”的时代,已经翻篇了。
而下一个章节,能否写得更好,就要看他们有没有从跌倒中真正学会“走路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